当前位置:

首 页 > 资讯中心 > 中心要闻 >

河南省测绘局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地质博物馆


信息来源:未知    发布日期:2009-06-05    浏览次数:   字号:[ ]

本报讯 记者王红闯报道 2月10日,河南省测绘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局机关全体人员和直属单位部分党员干部到河南省地质博物馆进行参观,了解我国及我省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演化进程等情况。

        据讲解员介绍,河南省地质博物馆目前全国第一个免费对社会开放的省级地质博物馆。该馆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布展面积4100平方米。装饰一新的博物馆内设有地球厅、恐龙厅、生物演化厅、古象厅、矿产资源厅、地质环境厅、矿物厅、4D动感影院(多功能厅)和地震海啸感受剧场等,馆外有矿石林、科普广场、恐龙雕塑等,是现代化的省级一流地质专业博物馆。亚洲体腔最大的恐龙、世界上最小的窃蛋龙、中国唯一的结节龙、世界上最大的一窝恐龙蛋化石……展馆还有世界上最早的银杏果化石、最早的被子植物中华古果等大批动植物化石标本,几乎展示了河南所有种类的矿石、岩石以及来自国内和部分国家精美绝伦的矿物晶体和观赏石标本,其中有多件国宝级和数百件珍稀实体精品标本。讲解员还介绍,省地质博物馆每天循环播放针对河南地域特色原创的《地质·河南》、《西峡恐龙蛋富集之谜》等16部三维动画影视;《大陆漂移》、《地球的生命进化》、《恐龙世界》等18部多媒体查询系统,内容丰富,引人入胜;《与恐龙赛跑》、《与恐龙比体重》等项目寓教于乐,大家可互动参与。此外,馆内还建有喀斯特地貌、冰川、碧水丹霞、溶洞、露天采矿等30余处仿真度很高的景观模型。 作为河南省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省地质博物馆历时3年建成,共耗资4000万元。目前该馆展出的展品共计1000多件,另外库藏标本展品5万件。该馆属科普型自然类博物馆,以社会公众为主体,兼顾科学研究需要。是河南省资源、环境、省情展示交流的“窗口”,珍稀地质矿产标本收藏、研究中心;国土资源知识普及与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在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各个展厅,大家一起参观了地质、矿物质、水资源、古生物化石等展厅,观看了大陆漂移模拟图。其中,大家参观的岩矿标本包括了三大类岩石和各种矿物,以及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矿产资源,基本展示了地壳的物质组成;古生物标本则展示了地球上生命演化的历史进程,为党员干部职工打开了一扇透视地球奥秘的窗口。在我们的生活中,资源浪费的现象随处可见。通过此次参观,大家都建立了更强的节约意识,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共同生活的环境会变得越来越好。在地质展厅里,大家共同在地震海啸感受剧场亲身感受了突发灾害带给人类的震撼和灾难。深切体会了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意义,大家很坚强同时也很脆弱,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应当满怀一颗感恩的心更加努力地工作学习、生活。面对当前我们国家遭受的地震灾害,大家都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将用心记忆地震带给我们的灾害,记忆中国人民顽强、坚韧、自强不息的精神,把这一切化作前进的动力,坚信我们的民族一定能战胜一切!
       大家饶有兴趣地听取讲解员讲解,并不时向讲解员了解地质知识。在参观中,看到恐龙、矿产、植物等分布的地图,感觉到自己职业的光荣与自豪。通过参观,使大家进一步加深了对我国地质情况尤其是我省近年来矿产资源过度开发、耕地面积减少等情况的认识,增强了大家对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和意义的认识,提高了大家对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