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资讯中心 > 中心要闻 >

一位女测绘局长的驻村情怀


信息来源: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发布日期:2014-07-02    浏览次数:   字号:[ ]

仲夏的中原大地,金黄的麦浪滚滚,呈现出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在河南省直管县—长垣县调研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贾志伟,怎么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十三年前,在这里驻村的情景又一幕幕呈现在她的眼前。在调研结束后,立即驱车前往长垣县芦岗乡芦岗村,又回到离别十三年魂牵梦绕的驻队村庄。
长垣县素有“中国厨师之乡”、“中国起重机械名城”、“中国卫生材料生产基地”,还是省级生态县,近年来诸多的荣誉名片,使长垣县也一跃成为全国知名的县城。
当时,贾志伟局长驻村的芦岗乡地处黄河滩区,是典型的农村反映问题较多、各种纠纷较多的乡镇。时间追溯到2001年3月,贾志伟局长时任省测绘局副局长,受组织的派遣,带领“三个代表”驻村工作队的569名省市县首批工作队员进驻长垣县黄河滩区的芦岗乡、武邱乡、苗寨乡和老区佘家乡的4乡160个行政村。贾志伟同志不仅是驻村干部,还是这次长垣县驻村工作队总队长。在十三个月的驻村工作中,不仅要身先士卒,带领芦岗乡芦岗村的乡村致富,还要组织协调管理其他几个乡驻村队员们的驻村工作。
在芦岗乡的政府大楼里,贾志伟同志见到了现任乡党委书记郝磊和乡长刘宇同志,他们对贾局长的驻村情结很是感动,汇报乡镇近年来发生的变化,还特意把芦岗村的村支书记陈留升同志请来,这是当时贾局长驻村时顺应民意通过选举的方式选出来的村支部书记。
老支部书记见到贾局长时,80多岁的老人家眼睛顿时湿润了,一同来的还有该乡西陈村的陈英璋支部书记,贾局长同两位老支书拉起了家常。老支村回忆当时的情景,当时的芦岗村是乡政府所在地,该村五年换了四届班子,各种矛盾交织复杂,1999年为化解矛盾,乡党委将一村分为三个村,谁知旧矛盾没有解决,新矛盾又出来了,除了一个村工作能运转外,其他两村全部瘫痪,“灯下黑”影响了全乡工作的开展,也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贾志伟回忆在黄河滩区,她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农村中一流人才是大款,二流人才去打工,三流人才当干部。年纪偏大、文化程度低的人在家中当干部,矛盾集中的村,因工作难干,报酬不高,无人愿干。针对当时的复杂局面,她带领驻村队员一家家地做工作,化解矛盾,入驻后,经过调研,顺应民意,选出了新一届村班子,还带领新一届班子到南街村学习考察,让他们大开了眼界,鼓足了干劲,实践证明,贾志伟同志创新工作方式,通过民主选举的形式调整干部是当时农村干部换届有益的探索。
贾志伟同志当年在长垣驻村期间密切干群关系,转变干部作风,树立了党和政府良好的形象。当时有两件事对贾志伟同志触动很大,一件是芦岗乡工作队组织7个相邻村的300多名群众挖河引水的工地上,由于个别群众和干部对部分乡干部有意见,从而引起对共产党的不满,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被工作队队员当场制止。再一件是芦岗乡张占村,因为以往工作队员到村吃喝,欠了不少帐,群众意见大。当年那次工作队进村前,为工作队准备床、桌的村民被人打了,说“工作队祸害咱还不够,你还给准备床凳?”,当时工作队员进村后,住的是三条腿的床,并且还处处受群众的冷遇。贾志伟同志深深地感到,在农村重树党和政府爱民为民的形象,赢得群众对党的信任、爱戴,并紧跟着党坚定走下去是一件非常紧迫和重要的事情。于是,贾志伟同志要求每位队员树立“勤恳、扎实、敬业、爱民”的工作队员形象。
贾志伟同志驻村后,带领工作队员徒步7000余米,对芦岗村全村的沟渠水利设施进行勘察,制定规划,开挖水渠,疏通了部分渠道。作为女同志,贾志伟同志身先士卒,要求所有队员和群众一起奋战在工地第一线,手拿铁锹,在泥泞的河道上挥汗如雨,汗水湿透了衣背。三天时间开挖疏通三条总长4700米的沟渠,使4000多亩小麦浇上了灌浆水,解决了群众燃眉之急,冬季工作队又带领群众开挖整修了3200米长的渠道。
贾志伟同志了解到芦岗村等村庄地处滩区,地势低洼,废弃坑塘多,洼地多。带领工作队从开发利用废弃坑塘和低洼地入手,带领干部三下开封考察,成功引种了早莲和水稻,还邀请专家来村讲授农作物栽培和管理技术,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三夏期间,贾志伟同志带领其他队员一道下地帮困难户割麦、浇地、锄草,她踏踏实实真正扑下身子,进百家门、知百家情,了解百家忧、暖百家心,贴近群众,了解群众的疾苦,拉近了同群众的距离,融化了不满群众的 怨恨,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和交口称赞。
当她带领队员们亲自参加割麦挖河、扶贫帮困的劳动时,群众对他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欢迎;当为五保老人盖新房,老人激动得将“驻村工作队带来福,八十岁老翁住新屋,共产党好”的对联贴在新房的门框上;当救助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家长泣不成声的道谢时,她和队员们的一切苦恼和劳累化为一种责任和使命,也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欣慰。她和队员们扎实的工作作风使群众改写了对工作队的评价,赢得了群众的信任称赞,群众自发送面送菜,在张占村,甚至一对老人把家中唯一的饭桌送到工作队。当工作队驻村期满时,老党员、老干部舍不得他们去,找到贾志伟同志,请求队员们再留两年,使这里的村庄有更大的变化。
贾志伟同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深知扎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立党为公,真心真意地为人民谋利益,才是她的工作目标和人生追求。贾志伟同志这次在长垣县调研时意味深长地说:“人生是有限的,在有限的一生中做几件有益于人民的事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由于当年那次驻村工作圆满完成驻村工作任务,勇于克服来自工作生活和家庭等方面的困难,吃苦耐劳扎实工作,深入基层,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百姓呼声,无私奉献,千方百计为农民群众办了不少实事、好事,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做出了贡献,在当时那年驻村近2000名女干部中,贾志伟同志被评为河南省“三八”红旗手。
贾志伟局长同村干部在乡政府拉完家常后,还想亲自到芦岗村再看一眼村里发生的变化。于是在有关同志的陪同下,贾志伟局长来到芦岗村,在离村庄不远的公路边,停下车来,听着老支书讲述发生的变化,她回忆着当时的情况,看着一望无际的金黄色麦田,目睹了这里当年她带领队员平整土地的地方,眼前丰收在望的景象使她露出欣慰的笑容。
一到芦岗村,当她下车时,村里的一位农村妇女一眼就认出贾志伟同志,感到很激动又很惊讶,“贾局长!贾局长回来了!”,上前紧拉贾局长的手,村民们听说贾局长回来了,都围上来问长问短,贾局长和她们亲切交谈,询问生活的好不好,身体是否硬朗等情况,她们不会忘记当年为村里办实事办好事的贾局长,她们做梦都不会想到贾局长时隔十三年又来到她们的村庄,还在心里挂念着他们,挂念着他们的生活。贾局长和村民一同来到村里的芦岗学校。当时驻村时,贾局长看到学校破烂不堪,而滩区经济困窘,学校危房,每逢阴雨,部分班级只好中途停课,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下决心改变学校面貌,在省城郑州筹措5.8万元经费,将学校危房翻修一新,改造了学校大门,并打井配装了抽水设备,极大改善了教学条件。对工作队重视教育,以人民利益为重的风操,村民和干部感念不已,在工作队员走后,芦岗村党支部、村委会在学校大门内右侧立“泽润教坛”驻村工作队扶助建校功德碑。
贾局长这次亲眼目睹芦岗乡镇和村庄发生的变化和崭新的面貌,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嘱托陪同的当地政府领导要加大对芦岗乡的扶持力度,多关心芦岗的发展。
日暮,晚霞把天空装扮的彤红,太阳已从树梢渐渐隐退,贾志伟局长婉言谢绝了当地政府挽留吃饭的请求,按照中央八项规定,拒绝了长垣县国土部门赠送的几箱西瓜土特产。当贾局长离开时,村民拉着贾局长的手,久久不愿离去,挥泪告别,贾局长依依不舍地别离了芦岗村。
夕阳余辉映照的芦岗学校冬青树环围的驻村工作队扶助建校功德碑,见证着十几年前贾局长驻村的身影和深深的情怀。(王红闯)

贾志伟与老支书在乡政府座谈
 

参观筹资建造的学校
 

贾志伟与学校校长、教师、村支书合影
 

与驻村的乡亲话家常
 

贾志伟在察看驻村时土地整理的田地
 

驻村扶助建校纪念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