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济源验收现场
本网讯记者秦福军王红闯报道 8月1日,数字济源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通过验收,并举行成果发布与项目推广会。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河南省测绘局、济源市市委、市政府、济源市国土资源局、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领导专家参加了项目验收会和成果发布推广会,河南省测绘局有关处室和单位负责人、济源市政府有关局委、各县(市)测绘主管领导、济源市国土资源系统人员及测绘单位负责人等共计100余人参加了项目成果发布与推广会。
数字济源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示范项目于2010年2月6日由国家测绘局、河南省测绘局、济源市人民政府三方在济源签字启动至今,该项目已经完成了覆盖济源全市域1931平方公里测绘基准D级GPS三维大地控制网建设,1:10000 DLG、DOM、DEM以及1:50000DLG数据,重点区域138平方公里1:1000的DLG、DOM、DEM,1:2000、1:5000DLG数据和建成区50平方公里的地名/地址等数据建设,建立了覆盖全市域的多尺度、多类型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数据成果符合国家规范和项目设计要求。该项目建立了数字济源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分别在政府专网和互联网上以在线方式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地理信息服务,实现了在线调用、标准服务、二次开发和运维管理等多领域、跨平台功能和应用模式,促进了济源市信息资源充分共享和利用。项目基于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完成了国土资源管理、森林防火应急指挥、大地基准管理、120应急指挥、公众服务等行业应用和公众服务等领域的共计5项应用示范系统,运行稳定、高效、可靠,效果显著。该项目在机载激光测量技术应用于数字城市建设、地图万片动态缓存、多源异构的服务聚合等方面富有技术创新,在数据更新和平台推广模式的管理体系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并建立了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管理、维护与服务的长效机制。该项目的建设、应用及运营模式对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和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具有推广价值,一致同意通过专家组验收。该项目建设单位为济源市国土资源局,技术支持单位为河南省遥感测绘院。
数字济源地理空间框架项目的建成为济源市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形成济源市权威的、唯一的和统一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实现了地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建共享,促进济源市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城市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项目建设成果“数字济源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已经用于济源市政府各部门管理、决策与公共服务。同时,作为数字中国、数字河南地理空间框架的组成部分,纳入国家级、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用于政府宏观决策,实现项目成果国家、省、地方共享。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河南省测绘局、济源市人民政府三方代表共启公共平台

数字济源成果发布与项目推广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