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秦福军 王红闯报道)为推进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更好地将测绘工作与地方人民政府的工作需求相结合,为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推进数字区域及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进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河南省测绘局、洛阳市人民政府协商合作开展数字洛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程项目。6月21日,数字洛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程设计书在河南洛阳市通过专家鉴定,并举行数字洛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程项目启动仪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土测绘司副司长罗建军、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河南省测绘局局长贾志伟、副局长禄丰年、洛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谭建忠、副秘书长杨晓阳参加会议,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高俊、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义等专家参加项目设计书和启动仪式,河南省测绘局有关处室和单位负责人、洛阳市国土资源局、洛阳市政府各局委、各县区负责人等7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该项目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河南省测绘局、洛阳市人民政府三方合作构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政策、标准、总体设计、航空摄影、公共平台建设、国家基础测绘成果使用及系统集成等方面予以支持,负责组织项目验收。河南省测绘局指导项目建设,负责项目进度与质量管理与监督。在基础资料提供、技术设计、项目协调及配套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洛阳市人民政府负责项目组织实施和落实项目主要经费,负责项目建设和推广应用,负责建立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长效运行机制,对平台的管理、维护与更新提供相应的保障。项目建设成果用于洛阳市政府各部门管理、决策与公共服务;同时,作为数字中国、数字河南地理空间框架的组成部分,纳入国家级、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用于政府宏观决策,实现项目成果国家、省、地方共享,形成洛阳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洛阳市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城市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数字洛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内容包括洛阳市基础地理信息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典型应用示范建设以及支撑环境建设等。该项目总投资1929.3万元。基础地理信息建设包括洛阳市城区真彩色数码航空摄影700平方公里;建成区700平方公里1:1000的3D制作与数据建库、1:2000 DLG缩编与数据建库、1:5000 DLG缩编与数据建库、地名/地址信息数据制作与建库;全市15208平方公里1:10000、1:50000 DLG更新与数据建库、数据缩编;整合以上数据,建立一体化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主要依托更新完善后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一步整合加工,提取交通、水系、居民地、境界等一部分与政务应用和社会化应用紧密相关的要素内容,扩充地名/地址数据,进行面向信息化要求和各部门需求的数据重组,并开发网络化的应用服务系统,形成洛阳市唯一的、权威的、统一的、通用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在电子政务与应急指挥、典型应用示范建设主要包括基于所构建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在洛阳市地理信息公众服务系统、洛阳市国土管理信息系统、洛阳市规划辅助决策系统、洛阳市公路设施管理信息系统、洛阳市房产信息管理系统等领域开展典型应用示范,在政府及部门、社会各界用户中全面推广应用。支撑环境建设主要是建立能够保障项目实施及建设成果长期应用的支撑环境,成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明确专门的运行维护机构,配置合理的软件、硬件及网络环境,建立健全地理空间框架的共享与更新长效机制,全面支撑洛阳市数字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运行维护与应用。
数字洛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周期为2年,2013年12月底前完成项目建设及系统试运行,2014年初组织验收。项目牵头单位为洛阳市国土资源局,技术支持单位河南省遥感测绘院。目前,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批准河南省数字城市13家,数字洛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是继平顶山、郑州、济源、邓州市等8家数字城市之后,启动的全省第9家数字城市,至此,河南省数字城市启动过半。数字洛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也是河南省国家级数字推广城市建设项目,是洛阳市市委、市政府转变领导方式的重大举措,也是洛阳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力抓手,不仅能为洛阳市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准确便捷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而且也能够在全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中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土测绘司副司长罗建军宣读国家局文件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 河南省测绘局局长贾志伟讲话

洛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谭建忠讲话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俊参加评审会

河南省测绘局副局长禄丰年宣读省政府关于数字城市建设通知

项目设计书评审会

项目启动仪式现场

河南省测绘局与洛阳市人民政府代表签署合作协议